2024年9月24日中午12:00,生物医学工程学院在医学楼B416举办了第三期教师沙龙。本期沙龙线上、线下同时进行,来自生医学院、医学院、化学系、校医院的二十多位教师与同学参与了活动。本期沙龙主题为介绍清华大学生物医学影像中心能力体系及新引进的两台高端影像设备——功能超声成像(fUS)平台和5T超高场磁共振平台。
第三期:医学影像
生物医学影像中心能力体系建设
首先由李睿老师做题为“生物医学影像中心能力体系建设”的学术报告。
李老师简要介绍了生物医学影像中心成立的初心和使命,目前中心的设备概况、团队情况,并详细介绍了中心的能力体系及建设目标、学科服务概况,展现了中心基于先进成像设备,赋能前沿成像技术,建设生物医学多模态成像科学实验平台,同时公共开放,服务多学科,支持原创性科研、卡脖子技术问题的解决,支撑医工交叉学科、医学学科和脑科学相关学科的加速发展等特点。
影像中心的能力体系涵盖“磁共振活体实验”、“磁共振相关设备和仿体”、“磁共振图像分析”、“脑功能超声活体实验”、“近红外脑功能成像”五大部分,服务于脑科学、生物医学、医工交叉等领域,全校数十个院系,不仅有着丰富的科研成果,同时也支持了学校的教学实践。
最后,李老师介绍了清华(生医工程学院)-联影磁共振影像研究中心项目,欢迎全校师生前来申请。
功能超声成像(fUS)平台介绍
罗建文老师进行了“功能超声成像(fUS)平台介绍”。
fUS系统是影像中心引进的全球首款支持清醒活动动物的实时脑功能+脑血流成像系统。fUS的全称是functional ultrasound ,是一种超快速脉冲式多普勒超声技术。
罗老师首先介绍了fUS信号与神经活动的相关性,并通过与功能磁共振(fMRI)的比较,说明了fUS的技术优势。然后介绍了fUS在科研方面的应用,展示了fUS在静息态脑功能连接、功能神经影像、血管成像、神经药理学等方面的应用案例。最后介绍了影像中心fUS平台开展的实验,包括电刺激对小鼠脑区的激活、小鼠脑血流3D成像、大鼠脑血流超分辨成像、大鼠脊髓超分辨血流成像、大鼠脊髓3D成像、器官成像等。
fUS已在清华大学仪器共享服务平台开放测试服务,欢迎校内外各单位用户前来使用以及进行全方位的合作。
联影5T超高场磁共振技术及应用进展汇报
最后,联影的磁共振科学家陈硕进行“联影5T超高场磁共振技术及应用进展汇报”。
影像中心于2023年10月引进了一台联影uMR® Jupiter 5T磁共振平台,它是世界首创全身临床超高场磁共振。
陈硕讲述了全身磁共振发展历程,从不同场强磁共振的对比,阐述了5T的技术优势,在获得更高质量的图像,看到更精细结构的同时,也保证了安全性以及临床可及性。接着,陈硕老师展现了由5T磁共振带来的“见所未见”——在之前的磁共振平台中无法看到的一些图像,包括血管超清成像、高级神经成像、高级脑功能成像、体部神经级成像等。最后,介绍了5T磁共振在临床方面的应用,以及科研展望。
5T磁共振已在清华大学仪器共享服务平台开放测试服务,欢迎校内外各单位前来使用以及进行全方位的合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