影像中心赵锡海研究员课题组与北京协和医院风湿免疫科合作成果发表于期刊RMD OPEN

发布时间:2023-12-14 浏览次数:

清华大学生物医学影像研究中心赵锡海研究员课题组与北京协和医院风湿免疫科合作,近期在风湿免疫方向Q1区期刊RMD OPEN(即Rheumatic & Musculoskeletal Diseases open access journal,IF=6.2) 在线发表题为“Diffusing capacity of lungs for carbon monoxide associated with subclinical myocardial impairment in systemic sclerosis: A cardiac MR study”的研究论文。该论文的第一作者是北京协和医院风湿免疫科2023级博士生何慧琳,第二作者是清华大学生物医学工程系2022级博士生童薪宇,北京协和医院风湿免疫科徐东教授、清华大学临床医学院何作祥教授和清华大学生物医学影像研究中心赵锡海研究员为该论文的共同通讯作者。

图1 发表论文首页截图

系统性硬化症(SSc)患者心肌受累是导致该疾病死亡的主要原因之一。心脏磁共振(CMR) 增强+延迟显像是诊断早期心脏病变的最佳无创、无辐射影像学手段,但不适用于有MR检查或造影剂应用禁忌症患者,SSc合并肾危象患者无法进行对比增强CMR检查。对于伴有心脏损伤的SSc患者,早期诊断和干预将有效降低心脏不良事件的风险。本研究首次使用CMR探究了无心血管症状的SSc患者的心脏影像学特征与肺功能之间的相关性,旨在寻找SSc患者心肌损伤的替代指标。该研究通过分析SSc患者的心脏native T1 mapping与肺功能的相关性,发现肺一氧化碳弥散量(DLCO)可能与SSc心肌纤维化具有高度相关,研究结果提示DLCO中重度降低的SSc患者应及时监测心肌受累情况。

图1:SSc患者和健康受试者在CMR中测量的心肌nativeT1值。一名50岁SSc患者,DLCO下降(54%),心肌native T1升高(1327ms)。同时,图像(下图)显示了50岁健康受试者的心肌的nativeT1图,平均T1值为1255ms。心肌T1图的MR图像从左心室的短轴位扫描获得。nT1,nativeT1值。

本研究是影像中心赵锡海研究员课题组与北京协和医院风湿免疫科合作的首篇研究论文成果,该合作于2022年初开始,针对SSc患者开展前瞻性多脏器结构与功能损伤的MR影像学研究,部分研究成果已于前期在多个医学影像国际顶会上进行口头报告或海报交流。

已发表会议摘要如下:

[1] He H, Tong X, Ning Z, et al. Lung function associated with subclinical myocardial impairment in systemic sclerosis: A cardiac magnetic resonance study. EULAR 2023. (Poster)

[2] Tong X, He H, Ning Z, et al. Renal impairment characterization of patients with systemic sclerosis by multi-parametric magnetic resonance imaging. ISMRM 2023. (Oral)

[3] Tong X, He H, Ning Z, et al. Early characterization of renal impairment in patients with systemic sclerosis by multi-parametric magnetic resonance quantitative imaging. SMRA 2023. (Oral)

第一作者:

北京协和医院风湿免疫科2023级博士生何慧琳,主要研究方向风湿免疫疾病。

通讯作者:

徐东 教授

北京协和医院风湿免疫科主任医师

国家皮肤与免疫疾病临床医学研究中心硬皮病与肌炎委员会副组长

中国医师协会风湿免疫科医师分会 痛风专业委员会副组长

何作祥 教授

清华大学临床医学院长聘教授

清华大学精准医学研究院副院长

北京清华长庚医院核医学科主任

赵锡海 研究员

清华大学医学院生物医学工程系副主任

国际磁共振血管成像学会主席

国际医学磁共振成像学会会议计划委员会委员

中国卒中学会理事

中国卒中学会脑血流与代谢分会副主委